原標題:發揮“三大融合”優勢 “四地”建設夯實基礎
梓潼:以“鄉村著名行動”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潼江河谷優質糧油現代農業園區
地名,承載一方百姓美好鄉愁記憶,傳承一方水土多彩歷史文化。
自“鄉村著名行動”實施以來,梓潼縣聚焦地名“管理示范地、服務優質地、宣傳新陣地、產業繁榮地”建設,發揮“三大融合”優勢,不斷提升鄉村地名建設水平,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規范引領 構建地名管理示范地
黨政引領明“主線”。梓潼縣委、縣政府將“鄉村著名行動”納入全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將700余條地名納入保護名錄,落實保護措施7條,先后4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相關工作,為地名管理工作指明方向、奠定基礎。組建地名專家庫,建立梓潼縣地名管理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成立以民政牽頭,住建、交通、文旅等多部門緊密配合的工作專班,形成強大合力共同推進地名工作。從人力、財力兩方面入手,在每個鄉村配備一名地名文化專干,通過整合社會力量、資源和平臺,建立地名志愿者隊伍,匹配專項資金200萬元,整合各類資金2000余萬元,確保地名工作能夠長線發展。
七曲山大廟
健全機制 打造地名服務優質地
全面摸排,優化命名流程。共排查有地無名301條、有名無牌212條,推進300余條鄉村地名命名工作,并結合各村特色建立鄉村地名專名采詞庫205條;制定《鄉村地名命名方案》,優化完善命名流程與標準;統一規范設置鄉村路標路牌200余個、門牌2500余塊,其中智慧門牌1000余塊;建立地名標志巡查維護制度,181個村(社區)及城鎮落實專人負責,開展地名標志常態化巡查維護;編制《梓潼標準地名圖》,構建地名資料庫,收錄鄉村地名200條。推動鄉村地名信息采集上圖,組織鄉鎮、村(社區)人員學習采集端微信小程序,并與高德地圖、百度地圖等APP完成同步,完成1500余條鄉村地名和興趣點采集上圖,實現了“一方采集、多方共享”。
文昌貢
創新傳播 開拓地名宣傳新陣地
在線上發力,拍攝《中國影像方志·梓潼篇》《地名天府·梓潼篇》以及《梓潼地名文化紀錄片》,在“綿陽民政”公眾號推出“早安地名”梓潼系列宣傳20期,以數字媒介記錄、推廣梓潼地名文化。線下拓展“走出去”,從“地名+非遺”著手,通過“非遺搭臺、地
名唱戲”,在春節、中秋節、重陽節等節日,將馬鳴鄉“馬鳴陽戲”、大新鄉“大新花燈”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地名文化送出本地、送進鄉村。
組織社工、志愿者等社會力量深入村(社區)、學校開展地名宣傳活動60余場次,發放資料2萬余份。邀請
民間藝人、非遺傳承人、地名愛好者參與編輯《梓潼地名故事集》與《梓潼縣地名詩歌集》,挖掘整理地名故事92個、地名詩歌17首。倡導鄉村高齡老人“大手牽小手”,向年輕一代講述家鄉地名背后的故事,實現文化傳承、薪火相傳。
臥龍山千佛巖鄉村石窟文化公園
賦能增效 創建地名產業繁榮地
壯大“地名+產業”。以梓潼富有的農業、紅色、旅游等資源為基礎,以“兩彈城”“文昌”地名為核心,打造“祈福七曲山勵志兩彈城”旅游目的地,培育“文昌貢”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累計銷售額突破16億元。
培育“地名+品牌”。孵化出天寶村“天寶蜜柚”、九龍村“九龍脆姜”、潼江河“潼江河谷優質糧油”等一批“鄉字號”“土字號”特色品牌。在“諸葛橙”“孔明泉飲用水”等農產品外包裝上植入地名故事,助力實現“一村一品”。
創新“地名+公益”。精心打造“觀小義烏龍茶”,創新融入公益屬性,每銷售一瓶烏龍茶,提取0.1元公益金,用于資助農村困難留守兒童,首批助學公益金現已惠及觀義鎮幼兒園、中小學12名困境兒童。
古石牛堡碑
三大融合 優勢領域創新應用
文韻交融,根植地名歷史文脈。梓潼縣聚焦地名文化實體化展示,打造以臥龍山千佛巖鄉村石窟文化公園為重點的地名文化代表性展示陣地,設置地名微景觀驛站、地名文化長廊、地名文化墻,推出“三國文化地名、紅色地名、古蜀道地名、人物地名”四大板塊展示點。在龍口村、七曲村等13個村的田間地頭、鄉村街巷旁實景展示40余個老地名、歷史人物、歷史遺跡和古建筑的系列地名故事,讓地名文化根植于鄉村,吸引眾多外地游客前來探索體驗,感受梓潼獨特的歷史底蘊與文化魅力。
美食匯融,留存地名“舌尖記憶”。依托四川首個“廚師之鄉”金字招牌和梓潼地方特色美食優勢,不斷完善更新“梓潼美食地圖”,地名入佳肴,美味融街巷,成功打造“濱河路”“漢江韻”等特色美食文化街區。以各類節慶活動和品鑒體驗活動為平臺,開展美食所在地地名文化推介,推動地名文化與“名菜”“名吃”“餐飲名店”“老字號”聯動,有力帶動美食經濟快速增長,“梓潼三絕”“許州涼粉”“雙板豆腐”等地方菜品和鄉村小吃知名度不斷提升。
民生通融,優化地名智慧服務。以數字化建設為抓手,統一設置智慧二維碼門牌,建立梓潼縣智慧二維碼門牌系統,深耕“信息集成”“關聯互動”兩大核心功能,實現“門牌信息、地名文化、周邊設施、民生政策”等多類信息的一碼集成融合。與消防、醫療、公安等應急救援系統聯動,通過智慧門牌二維碼快速準確獲取建筑內部結構、人員基本情況等關鍵信息,提高救援效率;同時通過智慧門牌二維碼收集群眾訴求和建議,成功實現“地名+服務+治理”創新融合與應用,為民生改善和社會治理提供了智慧化解決方案。
?。ㄔ↓?記者 劉曉東 文/圖)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