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優美的平武縣城
城市公園一角
公園娛樂休閑
大熊貓國家公園王朗片區
優美環境引客來
運動公園
體驗自然教育
進入深秋,每當傍晚夕陽斜照,天空盡染紅暈,繞平武城而過的涪江河水碧波蕩漾,人們或漫步水岸,或駐足觀景,或嬉戲玩耍……暮色深沉,燈光璀璨,光影交錯,景色美不勝收。
如今的平武,所行之處皆是風景,抬頭可見“天空藍”,放眼環顧“生態綠”,日益提升的生態環境質量,實實在在地轉化為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令人賞心悅目的景色背后,包含著綠色發展帶來的豐收和喜悅,更凝聚著全縣上下鉚足干勁、下足力氣保護生態環境的決心和干勁。
□王陛 記者 任露瀟/文 胡宇/圖
綠色發展護航“綠水青山”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重要的民生福祉。近年來,平武縣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中央、省、市有關生態環境保護的決策部署,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定不移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從嚴從實抓好環保督察突出環境問題整改,較好完成各項目標任務,全縣生態優勢進一步鞏固,環境質量總體保持良好態勢,為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良好生態支撐。
“碧水、藍天、青山、凈土,是最基本、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如今,綠色發展理念已經貫穿平武發展的各領域,黨政領導、人大政協監督、部門齊抓共管、社會廣泛參與的環保工作步入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軌道。”平武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綠色發展從理念上升為制度,平武讓綠色成為發展的硬約束、硬杠桿。近年來,平武嚴格落實生態文明建設責任,建立工作專班和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完成《平武縣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規劃2019-2025年)》編制工作,先后制定出臺《平武縣決戰決勝污染防治攻堅三十六條硬措施》《平武縣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平武縣“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2021-2025年)》,明確縣、鄉(鎮)兩級黨委政府、縣級職能部門的職責和考核重點,落實鄉(鎮)村(社區)兩級生態環境保護網格長(員)責任,壓實企業(單位)生態環境保護主體責任,從制度層面加強對生態治理和環境保護的指導。
與此同時,嚴格落實“三線一單”剛性約束要求,對不符合環保準入要求的建設項目不予環評審批,從源頭上把牢產業綠色空間和門檻。今年以來,共受理環評咨詢123次,完成重點項目審批21件,有力保障了省市重點項目落地,指導業主辦理環境影響評價登記表104件,辦理排污許可證27件,現場核查排污許可4個。
多點發力筑牢生態防線
狠抓污染防治,是保持環境質量良好態勢的重中之重。
近年來,平武縣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協同推進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科學治污、精準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寬廣度,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市民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越來越強。
在打好藍天保衛戰方面,平武縣不斷加強煙花爆竹禁燃禁放、秸稈禁燒的宣傳和查處工作,對渣土運輸車“拋、灑、滴、漏”、建筑工地揚塵、道路揚塵等行為進行查處。加強移動源污染管控,對柴油貨車、非道路移動機械尾氣排放進行抽檢,持續開展非道路機械編碼登記工作,加大環境質量監測,不斷優化空氣質量。
在打好碧水保衛戰方面,平武嚴格落實河湖長制,持續對污水處理廠、涉水重點企業開展常態化檢查;水文站斷面(國控斷面)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Ⅰ類標準,樓房溝斷面(出境斷面)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Ⅱ類標準,集中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積極推進全縣入河排污口銷號工作,截至目前共完成銷號排口26個。
在打好凈土保衛戰方面,平武縣穩步開展“無廢城市”建設、尾礦庫隱患排查整治,深入推進5家土壤重點監管單位土壤污染隱患排查工作,全縣土壤環境質量總體穩定,未發生土壤污染事故。同時,加強危險廢物監管,對全縣危險廢物產生、使用、運銷、貯存等涉危險廢物企業開展專項執法檢查,危險廢棄物管理可防可控。
此外,平武縣全面落實“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嚴厲打擊工業污染源排放、固體廢物排放,不斷加強工業污染源管控查處。同時,將與民生保障密切相關、環境信用良好的9家企業納入監督執法正面清單。截至目前,已對影響惡劣的環境違法行為下達行政處罰決定書5件,處罰金額69.3萬元。
多元共治賦能經濟發展
曾經,玉米、稻谷、油菜等農作物的秸稈多用作柴火做飯,抑或是就地焚燒,對空氣質量和環境衛生都會產生極大影響。近段時間,平武縣古城鎮則通過積極探索秸稈回收再利用技術,不僅進一步減少污染,更能增加農民收入,真正實現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美好愿景。
過磅除皮、算賬領錢……在秸稈收割現場,肉牛養殖戶正熟練地操控一臺玉米秸稈粉碎機。在他們的操作下,粉碎機張開“大嘴”將一壟壟玉米秸稈吞入,隨即“吐”出一堆堆細碎的秸稈末,成為肉牛的優質口糧。
“如今秸稈有用處了,空氣也清新了,還能產生效益,真是一舉多得。”火炬村村民薛鈴風告訴記者,以前將秸稈曬干后拿來煮飯,后來路通了,有了電、天然氣后,秸稈就漸漸沒人要了,基本上都在地里燒了。近年來,村里通過“大喇叭”宣傳秸稈禁燒,還通過村民小組會議、農民夜校等幫助村民算好秸稈綜合利用的成本賬、增收賬和生態賬。
據了解,為有效解決秸稈亂堆亂放,防止秸稈露天焚燒,進一步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古城鎮不僅積極構建“組有堆放點,村有收貯站,鎮有收貯中心”的收儲體系,同時借助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生物發酵技術,推廣秸稈生物發酵與綠色循環利用,進一步提高秸稈、畜禽糞污綜合利用效率。而這,正是平武全域推動鞏固生態環境安全防線的生動寫照。
據悉,結合農村“廁所革命”,平武縣陸續實施龍安鎮義佛山村、平通羌族鄉橋壩村等5個村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完成涪江(白馬-龍安段)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地方專項債券資金項目爭取工作,編制完成涪江干流(龍安-江油關段)及其重要支流水生態修復項目、新增縣級及鄉鎮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規范化建設項目2個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
“我們將不斷擦亮生態底色,厚植生態優勢,積極探索創新‘兩山’轉化路徑,奮力譜寫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新篇章,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平武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編輯:李志